眼下,各大公司纷纷发布2023年Q1财报,然而从财报结果可以看出,Q1的国内市场,并没有恢复到预期。


从2022年到现在,海内外市场的突发事件,企业的解散破产,大公司种种“降本增效”的措施接踵而至,令许多打工人职业规划的路径一改再改。


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职场人和在校生眼前:都说职场要做长期规划,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。

职业规划的变


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说:“人生没有设计,你离挨饿只有三天。”


由此可进一步推出,“职业没有规划,你离失业只有三年”,可见职业规划在一个人的整个职场生涯道路上的重要地位。


从年初开始,裁员破产的消息一直没停,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,现在的行业市场大环境也和以前不同了。


640 (4).jpg


往前推30年,大多数人的职业路径,可以一眼望到头,国内整个大环境本身,是“可预见的”,所以普通大众人的职业路径,的确可以按部就班“规划”,这样的逻辑是成立的。

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

一方面,当我们的经济体量起来,前面的路变得不再“可预见”。


硬科技领域被掐卡脖子,所以国内很多大公司,不得不专注商业模式上的“软创新”。


另一方面,技术的加速度太大了。chatgpt的出现,更是击碎了行业和行业之间,职位和职位之间的玻璃墙。


计划总赶不上变化,所以职业规划的逻辑也要随之改变,由此职业规划的落地,更加困难了。


例:小a同学目前是互联网大厂的运营,希望未来有一天能进入麦肯锡。但是他背景并不是

德勤公司高管凯茜·宾果与莫莉·安德森在2010年出版的《点阵公司》中就预测--


职场人士的职业发展道路从楼梯状走向格子状,即有时是线性的,但更可能是对角线式的或者是水平线式的变化。


从前传统的线性职业道路可能早就已经不是职业发展的唯一思路。


那么职业规划的底层逻辑和从前有什么不同?新型职业规划几大常见误区有哪些?如何做一个可落地的职业规划


无法落地的职业规划?别闹了!


很多人对自己职业的规划,当下还停留在“梦想”的阶段。所谓梦想就是指不基于自己当下的能力、经验和兴趣特点,随性且充满幻想的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。


这就好比乌托邦式的社会结构梦想——听上去特别美,但真要实践的时候。。。。呃呃呃。


图片


真正的职业规划,是一个踏实、务实、可落地、可执行的色彩单调但却切实可靠的规划。


例:小a同学目前是互联网大厂的运营,希望未来有一天能进入麦肯锡。但是他背景并不是target school,也没做过case study,之前也没有过咨询实习的经验,那大家觉得小明设定的是愿景还是目标?


很显然是愿景


不考虑自身的职业匹配度,现有优势,甚至是行业招聘要求,光设愿景是很难落地的。


想得多,做得少。一而再,再而三,三而竭,久而久之,便只能徒增焦虑,显得好高骛远。


640 (5).jpg


关于职业规划,如果拉出一个时间轴,一个人在25岁-35岁,35岁-45岁,45岁-55岁这三个人生阶段,挣钱方法大体上是有规律的。


25-35这个阶段,是拼体力和智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