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条资讯

发布投稿
客服热线0902-2585688
广告

【美术家专栏】|柴作相:守望家园

2022-09-21 11:40:20

来源:美术兵团   作者:美术兵团

阅读:3738

评论:0

举报

[摘要] 文 | 胡正彬 柴作相的油画创作从挖掘新疆戈壁风光的历史文化内蕴为主线展开,笔下景物辽远苍凉的诗感直沁人心,其中油画《天边的云》《盼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铁路建设联合举办的大路画展,并分别获得铜奖和银奖。之后陆续见到他的新疆古民居系列作品面世,忠实的记录和表现了他对新疆民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品味与思考。

16637329885206.jpg

文 | 胡正彬     

柴作相的油画创作从挖掘新疆戈壁风光的历史文化内蕴为主线展开,笔下景物辽远苍凉的诗感直沁人心,其中油画《天边的云》《盼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铁路建设联合举办的大路画展,并分别获得铜奖和银奖。之后陆续见到他的新疆古民居系列作品面世,忠实的记录和表现了他对新疆民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品味与思考。

 渐至中年,社会进步,经济发展中,物质与享受几乎淹没了一切的社会现象,使他陷入了困惑,烦恼。画什么?怎么画?使他思绪起伏。2007年,他父亲因病去世,看着父亲仅存的几张老照片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作为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后代,父辈屯垦戍边,白手起家,艰苦奋斗,默默奉献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时时激荡胸怀。最终,他将目标选择定格在画自己最感动最想画的东西上。明知这样题材的油画难以得到浮躁市场的青睐,但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感战胜了其他的功利想法,他要将第一代兵团人的生存意义价值取向,将已近逝去和即将失去的历史形象激活并凝立于人们的眼前,这是先辈留下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,目的明确了眼前便豁然开朗。一个个亲切而熟悉的父辈形象,接连浮现眼前,成为用之不竭的素材。父辈留下的一些旧的发黄的老照片,那旧,那黄,那简单的黑白颜色都启示画家的灵感,成了恰当的营造画面语境的色彩基调,个人及群体照片形式自然而然成了画作基本的构图形式。这时,一个人的画室不再寂寞,远离市井尘嚣的硬板凳也不再冰冷,美术创作似乎也不再那么艰辛。多年萦绕心头的对父辈奋斗历程和生存意义的思考追寻,都融入一腔真情,形成了义无反顾的表达欲望,一组表达兵团早期男女老幼精神生活的画面似乎顺手而成。这就是柴作相自己命名的《兵团老照片》系列。

在热闹的经济大潮裹挟中,冷静地坚守着画家的社会责任,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,扛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样一个关乎新疆历史,发展和国家统一安定的大题材,表现了兵团事业开拓者的精神风貌,这充分体现了柴作相的艺术良知。系列作品中的《雪莲花》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,这是他的创作努力获得社会认可的第一步。创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了,他对表现对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崇敬,对画面的审美判断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,对各种历史资料的研究也在步步深入,我们可以预期,在不久的将来,可以看到柴作相《兵团老照片》系列以更新更深化的面貌面世。

胡正彬  哈密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  学者

画家介绍:

微信图片_20220920185357.jpg

柴作相,1960年出生于新疆哈密,现为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哈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兵团十三师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、哈密市书画院副院长。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工作。

参展及艺术活动

1985年作品《奶茶》入选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美展;

1987年举办87现代绘画三人联展〈哈密〉;

1998年举办柴作相师生画展(哈密);

2005年作品《守望家园》入选第二届新疆油画展;

2005年由中国美协、中国铁建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大路画展,作品《天边的云》获铜奖(中国美术馆);

2008年作品《盼》获第十四届大路画展银奖(中国美术馆);

2009年作品《东天山》获哈密地区庆祝建国60周年美展一等奖;

2009年在兵团十三师举办《岁月·记忆》个人油画作品展;

2010年作品《家园系列》入选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(哈密);

2010年作品《天山冬韵》被哈密地区博物馆收藏;

2010年作品《家园系列之二、三》被哈密太阳集团收藏;

2011年作品《雪莲花》入选自治区建党90周年美展;

2011年出版 中华文化传承者系列丛书《柴作相油画作品集》

2012年创建哈密营丰艺术馆;

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兵团题材创作作品《将军与士兵》、《雪莲花》在乌鲁木齐美术馆展出。

       文 | 柴作相

       父辈是新疆第一代屯垦戍边的兵团人,我从小出生在西北广袤戈壁的土窑洞里,自幼喜爱在墙上地面涂鸦,现居住在环境优美的城市高楼里,面对一片片消失的老屋,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伤感,常常会去城郊走走看看,那土墙、土屋、泥土的气味不时的感动和吸引着我,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喜欢破旧的民宅,常常会看着一片残垣断壁发呆,所有残缺的地方都是我想象的空间和童年美好的记忆。

       老屋的那扇门通向一个院子,人丁兴旺的时候,我想那一定很热闹,而现在只有阳光热烈地照耀着这里,也许几百年来,只有阳光来过,即使墙倒了,也是倒的那样美。如果没有人,风景就不存在,没人的地方不过是一片自然,风景是由建筑创造的,是自然与建筑的对话,也是人与自然的对话。面对这一切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,那曾经的家园已成为一种记忆,我便将这种感受转化为艺术语言,反应在我的画面里。多年来画了一系列写生作品,画面想传达一种宁静、沧桑和历史的感觉。这种来自笔端的自然流露,也是我对钢筋水泥所构筑城市的一种思考。

       科技的发展使人对生命体的认识更加清晰,享受着现代都市物质生活的满足和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,同时又向往自然,渴望与自然亲近,因为我们是来自那里的,那里是我们的家园。一个艺术家要洞察他所处的时代和精神本质,应当竭力将人类拉回到与自然的关系中,并表达出这个时代所存在的危机感,用作品呼唤真诚,净化人们的心灵,去寻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







人已打赏

      ×

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打赏金额 ¥
      • 1元
      • 2元
      • 5元
      • 10元
      • 20元
      • 50元

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打赏记录
      ×

  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  共0条评论
      加载更多
        广告
        广告

      打赏成功!

      感谢您的支持~

     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~

      打赏金额¥{{ds_num}}
      打赏最多不超过500元,打赏须知

      收银台

      订单总价¥0.00

      剩余支付时间:000000

      手机扫码支付

      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扫码支付

      余额(可用: ¥)
    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,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
      其他支付方式